【生活情報*兩岸e報-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15.12.15.台灣。高雄報導】
 在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的號召下,兩岸三地四所大學的學生,12/15齊聚高雄市駁二大義倉庫,以「自我維持-那瑪夏山區聚落可維持架構」為題,舉辦設計與研究工作坊,希望透過與兩岸知名建築與生態環境學者專家的討論對話,由學生實際操作規劃,為永續那瑪夏的生態與生存,找到與大自然平衡與共處的機制。所謂「人定勝天」,是人類挑戰大自然自我期許的一種成就,但台灣歷經921強震與高雄的莫拉克88風災之後,大自然可怕的力量令人敬畏,而如何找回大自然原始存在的動力,讓人類能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已成為當今生態環境學者積極尋求的目標。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大陸深圳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及樹德科技大學四所學校的研究所師生齊聚駁二召開工作坊,以「自我維持self–sustain」為主題,由老師帶學生們於12/11進行基地現況調查訪談與了解那瑪夏民權國小與民權部落的環境後,分別就自然及生態、資源及能源、社會及文化、規劃及設計整合等四個議題層面,在工作坊進行為期四天的深入剖析、討論與規劃。


 樹德科技大學朱元祥校長表示,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造成對環境的大肆破壞,引來大自然的反撲,所以追求生態永續的觀點,已是全球趨勢,此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著手,像是圾垃分類、馬桶兩階段沖水、洗手水回收再使用,減少資源的浪費,而從改變生活型態著手,才是永續環境的核心價值;兩岸三地都是華人世界,可能面對的議題相似,值得借鏡。而此次透過四校針對一共同議題進行討論、交流與規劃,以學生是傳承知識的種子,跨域的學習,可以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
 這場實務工作坊除了讓兩岸三地四校的學生們聽與看,思考與想像,同時還要他們實地操作,以那瑪夏民權平台50公頃範圍,進行自我維持聚落的規劃設計與體系架構建置的討論,並從以上四個面向規劃與設計提案,及透過數據的呈現與評估,來論證自我維持的可行性。在週四最後的成果發表中,則以規劃、設計圖、組織架構圖、系統架構與數據為佐證,試圖找到與那瑪夏平台環境和平共處的機制。
 會議同時邀請兩岸重量級學者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鄒經宇鄭炳鴻陳振康、南京工業大學市政工程研究所呂偉婭所長、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喻肇青主任、戴永提彭文惠、嘉南藥理大學環工系荊樹人教授、台北科技大學蘇瑛敏副教授、文化大學教授郭瓊瑩、樹德科大室設系教授宋鴻麒李彥頤楊博淵等多位學者專家與建築師王煦中就理論與實務的專業,與師生們對話交流,試圖從經驗與專業的對話交流中,為人類如何與那瑪夏平台的環境和平共處,找到一個永續維持的機制。
 在香港中文大學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任、也是綠色建築評價標識臺灣專家委員會主席鄒經宇教授所帶領該校兩個課程的20位研究所師生前來參與,中心老師陳振康表示,香港是一個大城市,城市的孩子無法了解山區的生活與山區可能面臨的問題,透過此次實地到那瑪夏山區現況調查與當地居民對談,讓他們感受到天、地的偉大,天地人合一的重要,也讓這些城市長大的孩子學到了許多新的概念,過程讓他與學生都非常感動;也啟發出新的觀點:即課堂上所提出的數據是沒有感情的,但居民的反應才是真實的,在調查研究中應該融入理性與感性,才是最真實的完美。
 中心助教李響表示,兩岸的學習交流已是多年的歷史傳承,而城市規劃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需要多學科、跨領域的知識交流,特別是實地到場域研究,從人的角度透過群體交流,才是有血有肉的研究呈現。樹德科技大學室設系副教授李彥頤則從存活與知識傳承的角度,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的重要性,並以生態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源三者併存,才能發展出野生自然、綠色科技、在地產業、新舊風采、社區營造、生活知識的永續生存環境。
 高雄市府工務局蘇志勳副局長表示,對於兩岸三地四校的學習交流樂觀其成,對於師生們參與式行動研究的成果,市府工務局很樂意採納為未來發展那瑪夏生態永續環境營造的參考。
******************************
【兩岸e報】http://blog.news-007.com/kh/news_ii.html?nID=1651

20140730201121jMe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