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報*高雄e報-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1.08.17.高雄報導】

 【英沛爾診所】吳誌峰醫師醫診分享,黃小姐2015年辦理新加坡工作簽證而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時,發現子宮肌瘤,當時婦產科醫師告知黃小姐,持續觀察後若無惡化,有機會因年齡將屆更年期而狀況減輕,由於黃小姐本身害怕侵入性治療,如手術等,因而後續多年一直未能於婦科追蹤檢查。不料,黃小姐於109年底突發腹圍增加,食慾下降,下肢腫脹而不良於行,僅能靠輪椅移動且需全日看護。因此於110年1月初前往中部某大醫院急診,發現左側卵巢有顆橄欖球般大小的惡性腫瘤,確診為卵巢癌合併腹腔轉移及大量腹水。黃小姐遂於1月底接受腫瘤減積手術,並被告知需接受全身性化療。

 就在黃小姐畏於全身化療可能帶來之副作用時,黃小姐在專業人士的推薦下,至長期專注於癌症診療領域的高雄【英沛爾診所】求診吳誌峰醫師。在吳醫師的細心解說下,採納其治療建議,於110年2/9接受動脈導管植入手術,並執行局部動脈化學治療。在後續五個月治療期間內,癌症CA-125指數從治療前約1600 U/ml,現已降至正常範圍(15 U/ml),腹水狀況亦快速改善,體重因而減輕了20kg,人也變得更有精神。黃小姐欣慰表示,頭一個月動脈化療3次,就恢復正常的行動力,自然也不需要看護照顧,原本不看好她能活過幾個月的親友,現在都驚訝竟然恢復得如此快速。即使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黃小姐仍遵照醫囑規律治療,病況相當穩定,除了放心的交予吳誌峰醫師治療外,也同時保有在疾病治療中的參與感和自主權。

 吳誌峰醫師表示,「局部動脈化療」能讓藥物直接進入腫瘤,可有效達到精準控制,讓化療藥物不需「周遊列國」到其他沒有腫瘤的部位,減少重要器官無謂暴露在化療藥物的機會,自然能降低對正常組織的副作用,讓後續生活既有尊嚴,也有品質。動脈化療經驗超過6000例的吳誌峰醫師解釋,動脈灌注化療亦適用於口腔癌,可達到和手術相當的存活率及局部控制。重要的是,對於那些接受此法而達到腫瘤控制的病患,它具有保存顏面外觀及功能的優點。身體原發部位及尚未全身轉移之固體癌,例如頭頸癌、肝癌、胰臟癌、大腸癌、泌尿道癌及其他婦科癌症等,也都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英沛爾診所】林成龍醫師提及,現在醫藥進步,癌症末期病患即使嘗試多種藥物無效之餘,也不要輕易放棄治療,可透過「循環腫瘤細胞-藥物敏感性測試」檢驗,只需少量血液,即可找出適合個人最有效的化療、標靶及免疫藥物,達到疾病控制且副作用低的治療效果。

英沛爾診所https://www.imperialcancerclinic.com/

高雄市左營區重立路539號(07)345-6613

 

 

英沛爾診所/吳誌峰醫師建議[局部動脈化療]兼顧生活品質

【生活情報-高雄e報】http://blog.news-007.com/ks/news_ii.html?nID=6509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8236

【華夏新聞報】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4539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122499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37435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health/2021081701

【善報KindNews】http://www.twn-news.com/blog/KindNews/news_ii.html?nID=71320210817144054MxBG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原民e報-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2.20.花蓮.吉安報導】

 花蓮縣【吉安鄉阿美族文物館】2020年12/20至2021年3/20舉辦「鳥人傳奇」mia-dup捕鳥人故事特展。

 游淑貞鄉長、鄭天財立委、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郭應義副執行長、吉安鄉民代表陳進德、余震華、村長、部落頭目、部落婦女幹部到場聆聽吉安最具文化代表「捕鳥人的故事」,領略在地原民傳統文化沿革的感動。


 策展人劉政賢表示,居住在花蓮縣吉安鄉阿美族人的傳統領域,受到經濟變遷與都市化等諸多力量的影響,範圍逐漸被限縮,從而對許多重要的文化活動,例如捕撈與狩獵,產生影響。在這個展覽中以「捕鳥季」為主題,帶出這個文化活動的緣由與發展,同時,找出對當代原住民文化的省思。透過這個展覽傳達捕鳥不是肆意的濫捕,而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文化行為。希望透過這個展覽鼓勵青年族人在當代勇敢的做一個阿美族人,讓下一代了解祭典傳承與發揚之重要。

「鳥人傳奇」展覽內容:

■傳統獵具-各種傳統使用之獵具(羅成金提供)

■田調成果展示-本年度田野調查之影像檔案

■野炊場景(呂士豪提供)

 每逢12月舉行捕鳥季的時候,我們會搭設簡易的露營場地。

 用簡易方式還原各捕鳥人在野外進行露營地場景

■羽毛頭飾

 展出各項由羽毛製品製作而成的各類頭飾

「鳥人傳奇」mia-dup捕鳥人的故事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09:00-17:00

     (週一、週日休館)

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文化五街43號(038)531-468


 【吉安鄉阿美族文物館】於2001年10月開館,位於吉安鄉荳蘭社區內,館舍所在地過去為青年會所及守望所,致力作為族人保存文化、藝術、休閒、集會及其他公益使用之場所。本館為地下一樓、地上三樓的建築,地下一樓為室內停車場,可容納約20輛小車;一樓可容納約300人之小型演藝廳及小型展示區;二樓為文物展示區及特展區;三樓為兒童讀書室、讀書中心及電腦與遠距離教學教室。

 【吉安鄉阿美族文物館】以阿美族文物為主題,規劃整體性館舍經營及展示。與在地社群的互動相當密切。透過與部落中的文化或藝文團體及協會進行合作,強化經營管理能力、培訓專業營運人員及導覽解說人員。透過專業長期整體規劃與展示及教育研習等活動,帶動文物館使用率,提供民眾認識在地原住民文化的渠道。

花蓮縣吉安鄉阿美族文物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jianHM/

 

20201024004808dUs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191125131641agA1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花蓮縣吉安鄉阿美族文物館2020.12/20-2021.3/20[鳥人傳奇]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110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534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816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94217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7435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22004

【台灣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TaiwanNewsNet/news_ii.html?nID=389

20201121215437gqI0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原民e報-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2.11.台東.成功報導】

 臺東縣【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2020.12/11至2021.6/30推出「 Mayaw的口袋歌單」阿美族音樂創作歌謠特展。

 【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策展規劃解說員黃采裳表示,展覽挑選五首成功阿美族人的創作,包括一首古謠與四首來自都歷不同創作者的歌曲。雖然這些歌謠沒有主流音樂的編曲和華美的詞藻,卻最貼近族人的生活和最真摯的歌聲。以「Mayaw的口袋歌單」串起這五首歌,Mayaw象徵因為社會、經濟發展等種種原因而離鄉的族人。離鄉的抉擇也是東部年輕人時常面臨的日常,藉由歌曲與家鄉連結起的一條線,無論到哪裡,只要聽見這些歌曲就會想念,只要想念就會唱歌,像是口袋歌單一樣,是可以帶著走的音樂,是可以帶著走的想念。

■日出東方(演唱者:張秀英)

 這首歌講述了日本時代高砂義勇軍奔赴南洋戰場前和家人道別的心情,時光荏苒,物換星移,即使經過了幾十年,這首歌在當代依然牽動著離鄉遊子的心。

■打魚歌(演唱者:吳之義)

 成功阿美族人對於海洋的熱愛在這首歌中娓娓訴說著,即使歷經環境及時代的變遷,依然能見到夠族人在海邊矯健的身影。

■優美的舞姿(演唱者:潘金松)

 這是以日語歌的曲調加上阿美族語填詞的歌謠,是族人最熱愛的口袋歌曲之一,在部落喜宴總少不了這首歌。

■‘alofo情人袋(演唱者:少多宜‧篩代)

 情人袋是阿美族服不可或缺的配件,這首歌道盡母親將所有的愛藉由情人袋傳承給孩子的心情。

■月亮的乳暈(演唱者:嵐馨樂團)

 部落裡的長輩總是這麼說,當月亮那麼大的時候,就代表著有事情就要發生了。但是,不要害怕,拿起樂觀進取的心面對考驗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QCWxgtA90

「Mayaw的口袋歌單」阿美族音樂創作歌謠特展

展覽日期:2020年12/11至2021年6/30

展覽地點:二樓特展室

開館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08:00-12:00、13:00-17:00

     (國定假日休館)

臺東縣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museum.chenggong.tw/

臺東縣成功鎮民富路43號(089)854-653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201024004808dUs0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20191125131641agA1

  

臺東縣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2020.12/11-2021.6/30 [Mayaw的口袋歌單]阿美族音樂創作歌謠特展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99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447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718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93292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6906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21101

【台灣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TaiwanNewsNet/news_ii.html?nID=379

20201121215437gqI0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原民e報-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2.14.花蓮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原文發中心) 12/14至12/15在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辦「109年度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成果發表暨績優館舍人員頒獎典禮」,計有全台29座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機關首長、承辦、策展規劃解說員、文物維護專業人力計80名出席,與會人員包含原民會鍾興華副主委、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伍麗華立委辦公室代表及陳瑩立委辦公室代表、原民會[撒奇萊雅族]族群委員撒韵.武荖、花蓮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陳建村處長、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李子寧委員、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方鈞瑋委員、生活情報新聞網吳富正社長。

 【原民會】鍾興華副主委表示,感謝花蓮縣政府提供具國際規模演藝廳讓本活動順利進行,過去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經營實屬不易,尤其原住民部落位屬偏鄉,傳統文化及年輕族人嚴重流失,又面臨地方政府財政拮据,迫使身負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的文化館淪為蚊子館。【原民會】自96年起即輔導活化原民地方館舍,至100年起交由原文發中心接手,這些年來補助地方政府設施設備及館舍修繕,更培育策展規劃解說及文物維護、研究等專業人員,促進在地就業,讓原民文化館成為部落重要的文化平台,落實文化平權。

 曾智勇主任提及,【原文發中心】除了提供經費補助軟硬體及人力外,更與文化部及教育部轄下的4座國立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大館實地訪視,與地方小館交流,共同學習成長。這些地方館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是文化推廣重要的推手,即便只是個小館,大家對於守護自己的文化都不遺餘力,尤其遭逢新冠病毒侵襲全球,各館都辛苦經營,其中能從全國29館考評脫穎而出的館舍真的是拿摩厲害,此次藉由表揚分享豐碩成果及獲獎者的喜悅,也能激勵大家明年再接再厲,今年度共從北中南東四區遴選出各2座優等館舍、各1名績優策展規劃解說員及文物維護專業人力(得獎名單如附件)。

 【原文發中心】文化推廣組謝美蘭組長表示,活動除表揚優異館舍及人員外,也檢討今年的執行成效;為順利推動下年度的工作,安排國立東華大學法律學系蔡志偉副教授講述[原住民族智慧財產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王勁之講述[文物權利盤點及案例分析]、生活情報新聞網吳富正社長分享[報導文案撰寫]等相關專業訓練課程,強化館員專業職能,期盼在110年又是豐收的一年。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201024004808dUs0
 

 

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109年度成果發表暨績優館舍人員頒獎12/14-15花蓮縣原民文化館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92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408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682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93037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6791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21401

【LifeNews生活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LifeNews/news_ii.html?nID=373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痞客邦部落格-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1.21.花蓮.萬榮報導】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2020年11/21至2021年12/31舉辦「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在「歌,住著誰的青春」展覽中,藉由回顧百年來太魯閣族音樂的演變,展現不同時代青春的歌累積、墊高成為當代太魯閣族音樂的厚度,滋潤當代太魯閣族人音樂創作的泉源。百年的時間有多長?在這個展覽中,我們試著用一首一首青春的歌來度量時間的長度與太魯閣族文化的厚度。這個故事從我們的祖先仍居住在山林的時候說起,祖先們在日常生活中,以相同的曲調,即興地填詞,以婉約、內斂的方式表達情感、思想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隨著外來政權的進入,日語歌曲、林班歌、教會的讚美詩、愛國歌曲與流行歌曲等陸續進入太魯閣族人的日常生活,這些不同類型的音樂經過太魯閣族人的轉譯與理解,成為太魯閣族歌謠的一部份。你是否還依稀記得在青春歲月中哼唱的歌曲?每個時代青春的歌曲,從詞意或旋律中,回應著當時的生活樣態與社會處境,就這樣,歌曲有了面容,訴說著一段段共同經歷的過去。

 在這個展覽中,邀請每一位觀眾與我們一同分享青春的歌,歌曲不會輕易地消失,只是以更幽微的方式成為太魯閣族文化的一部份。你聽見了嗎?這是屬於我們的歌,我們的青春,讓我們繼續開口唱歌!大聲唱歌!

■獵首笛

 獵首笛的族語稱為Pgagu,也是綠鳩的名稱。祖先認為獵首笛發出的悠長、沈穩旋律如同綠鳩的叫聲。在過去,當守護家園的男子成功獵首回到部落後,他們吹奏獵首笛,透過氣息與指尖,以聲音引領與撫慰被獵首者的靈魂。今日,獵首笛成為撫慰當代族人心靈深處與抒發個人情感的樂器。

■太魯閣族聖詩(注音符號版)

 這本太魯閣族聖詩是以注音符號作為拼寫工具,反映在1950年代政府禁止山地教會使用羅馬字傳教,禁止族語文字的聖經、聖詩及刊物等作為。這本詩歌中保有西洋及日本的編曲,也收錄族人運用傳統古調改編的創作。

■裝置藝術-織音

 太魯閣族織布上的經緯線好似音樂的五線譜與音符,織布歌盛載著織布的知識與韻律,織布與唱歌是如此緊密交織。當我們在今日回望,看到過去的母語與古調,如同已經緊緻細織的織布,現在的我們,要怎麼接上?要如何編織自己的旋律?唱出屬於自己的歌?

■太光合唱團CD專輯

 1974年周裕豐牧師和李季生、李季順兄弟,在水源教會獻堂典禮獻唱「主如明亮晨星」,引發熱烈迴響,並激起籌組合唱團傳福音的動機。1976年「太光合唱團」正式成立,他們用音樂服事神,藉音樂傳遞福音信息,禮讚上帝。除四處演唱宣教外,他們錄製三張黑膠唱片(錄音帶),標題分別為「主如明亮晨星」、「神秘谷之聲」及「浪子回頭」。

■風琴

 這是一種鍵盤樂器,外形類似直立式鋼琴,通過踏板送風,吹響音管,並配合雙手鍵盤彈奏的一種樂器。風琴在西方宗教中,初期擔任詩歌的起音工作,一直到多聲部音樂的發展,風琴則跟隨各聲部彈奏。隨著音樂的發展,漸漸由伴奏的地位發展到獨立的器樂曲,成為教會音樂的代表。

■吉他

 這是一種彈撥樂器,方便攜帶且價位親民。族人用吉他來創作歌曲,譜寫反映當下心境的旋律與辭意。利用吉他,將族人保守、內斂的個性,勇敢的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歌曲。同時,吉他能彈奏時代的流行歌曲,用自己的歌聲或改編詞曲作詮釋,與不同的人群做連結。

https://youtu.be/hDXvK0AWSL8

「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2020年11/21至2021年12/31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開館時間:週一08:00-16:30、週二至週五08:00-17:00

     週六08:30-17:00(週日休館)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座落於中央山脈東側與花東縱谷交界的山麓地區,隱身於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中,是一座屬於當地太魯閣族、賽德克族與布農族人的文物館,致力於在地族群文化與歷史的保存、展示與教育。

 全館共有兩層,一樓為洽公服務台、展廳、視聽室與咖啡廳,二樓為典藏庫房、大會議室與小會議室。每年舉辦三檔特展,包括年度舉行的工藝家政聯合策展,以及與地方重要文化資產及議題有關的展覽。二樓的典藏庫房裡,傳統與現在的纖維工藝作品與器物被小心翼翼的照護著,我們相信,這裡是未來重要的文化基因庫。學校與家庭是我們的主要觀眾,我們努力將這裡打造成民眾認識土地與多元文化的基地。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WanrungTownshipIndigensusMuseum/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號(038)752-610

20201024004808dUs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191125131641agA1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2020.11/21-2021.12/31[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40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161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431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89292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5063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12101/

【台灣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TaiwanNewsNet/news_ii.html?nID=325

20201121215437gqI0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痞客邦新聞-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1.23.嘉義報導】

 「2020嘉義縣舞蹈日」11/28、11/29於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熱鬧登場。活動包括三大部分:

《舞動FREESTYLE》舞蹈匯演:邀集22個社區及國小,不僅與學校的舞蹈教育結合,更將土風舞、肚皮舞、民族舞、中東舞等異國舞蹈帶到現場。

《周末尬DANCE》熱舞大賽:來自全國高中職及大專院校街舞好手,將用最熱血青春的舞蹈嗨翻嘉義。

舞蹈影像旅行與衛武營「2020臺灣舞蹈平台」合作辦理,除了一日工作坊,也將播映「舞蹈影像環島創作計畫」作品,在後疫情時代推廣以影像呈現舞蹈作品的藝術創作。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代理主任王泊清表示,舞蹈日由嘉義縣府整合文化部兩大專案計畫「劇場營運」的舞蹈節及「藝文扎根」的舞蹈教育,並依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的建議,善用表演藝術中心的園區,每年有個大家作夥來跳舞的日子,讓大家「想跳舞,來嘉義」。所以舞蹈日活動強調不同族群的參與,活動有來自民雄、新港、竹崎、東石、布袋、義竹、太保、水上、鹿草等不同鄉鎮的舞蹈社團,也有國小的舞蹈表演,更有專業的熱舞大賽和示範演出,就是希望讓所有愛跳舞的人,不分類型都能有個舞台展現自信,讓藝文的感染力深入社會的每個角落。

 「2020年嘉義縣舞蹈日」不僅是在地的活動,更與衛武營「2020臺灣舞蹈平台」合作,首次將舞蹈影像作品「旅行」至嘉義,在後疫情時代讓觀眾能以影像的方式看見更多元的舞蹈作品。舞蹈日將辦理「舞蹈影像一日工作坊」,帶你踏出成為影像創作者的第一步;也將播映「島嶼身景,舞影漫遊-舞蹈影像環島創作計畫」作品,由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總監彭筱茵邀集華人青年舞蹈影像導演,分別於台灣中區、南區、東區進行駐地創作的最新作品。

 「2020嘉義縣舞蹈日」除了舞蹈影像一日工作坊需事先報名參加外,其他精彩舞蹈活動觀眾都可以免費入場。舞蹈日活動期待成為每年嘉義縣盛事,廣邀全民一起動起來,不分年齡、不分舞蹈風格,希望用音樂、肢體語言結合,用舞蹈說故事,人人都能是舞蹈明日之星,也讓舞蹈由劇場走入全民,真正成為常民生活的一部分。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https://cypac.cyhg.gov.tw/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FBhttps://www.facebook.com/pac.cyhg.gov.tw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265號(05)206-5675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2020嘉義縣舞蹈日11/28、11/29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生活情報-嘉義e報】http://blog.news-007.com/im13-CY/news_ii.html?nID=6036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147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417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89011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4914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12301/

【GOOD NEWS好消息傳媒】http://www.twn-news.com/blog/goodnews/news_ii.html?nID=321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痞客邦部落格-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1.13.花蓮.壽豐報導】

 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2020年11/13至2021年5/31舉辦「Tulik織美」阿美族傳統編織技藝展。

 「Tulik」在阿美族語中是編織的意思,在這個展覽中,我們試圖從地方知識、文化價值與創作的角度,帶領大家細細察看各種天然素材如何透過族人的雙手,經緯交織,製作出材質純粹、卻又關照細節的日常器物。在當代,更由於某些族人的堅持,這樣的地方知識與文化價值得以不斷的傳遞與轉化。生長在山林深處、海岸之濱的植物,千百年來,一直是大自然賜與阿美族人的特別禮物。我們的祖先觀察環境、細細理解身邊每一種植物的特性,透過嘗試,加上創意,在雙手與材料的共同創作下,形成知識,創作出一個個形式各異、功能不同的器物,一代又一代在每一個日常中陪伴著族人。

■魚筌bubu

 這是居住在溪流附近的阿美族部落才有的漁具,使用時須固定在溪流的石頭縫隙間,以免被水流沖走。通常一次擺放好幾個,順流而置,讓魚蝦進入魚筌裡。內部有螺旋狀設計,魚蝦只進不出,僅能從魚筌的開口倒出,通常以竹子或是藤製作蓋子。

■背簍baruru

 這是過去幾乎每一個阿美族人的家中都必備的器具,使用時以雙肩背負,族人背著背簍、帶著工具上山採集食物及獵捕獵物。完成背簍底部的編製後,再利用藤芯以絞編固定四邊,讓底部更為堅固,能夠承載更多重量。

■背簍limacak

 這是baruru背簍的變化版,上半部採用開放設計,只要搭配麻布袋,就不受背簍現有尺寸的限制,達到充分乘載的功能。背簍有一片木板,其功用是避免承裝的物件的汁液沾染到使用者的背部。

■籐編篩子satapes

 這是阿美族人以往用來篩選小米與稻子時常用的器具,有時也可用此放置清洗後的蔬菜,或當作盤子使用。尺寸大的篩子稱satapes,小型的叫tahekal。製作時特別將籐皮朝內製作,如此在盛裝飯或杜倫的時候就不易沾黏。

■米籃sisi

 這是用來盛裝稻米、小米等的器具。通常根據家中人數的多寡,編製不同尺寸的sisi。大型的sisi有四個耳朵(把手),方便兩個人提取,小尺寸的sisi通常就只有兩個耳朵。

「Tulik織美」阿美族傳統編織技藝展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08:00-12:00、13:30-17:00

     (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1街26號(038)652-847

 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位於花東縱谷平原,鯉魚山南端,面朝海岸山脈。館舍坐落在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亦即稱為Rinahem的阿美族七腳川後裔部落之內,是一座屬於當地阿美族人的文物館,致力於保存與展示在地族群的文化與歷史。

 本館共有三層,一樓為諮詢服務台與第一展廳,二樓為典藏庫房與第二展廳,三樓為部落圖書資訊站及教育研習空間。我們每年舉行三檔次的展覽,近年曾舉辦的重要展覽包括「歸途Taluma’-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2018年)、「原來如此: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2019年)等,主題環繞當代七腳川族裔歷史及文化等議題為主。在二樓的典藏庫房裡,收藏在地阿美族人早期農耕的用具、日常生活的編器與服飾等。

 我們致力成為一個親近在地族人的生活文化空間,藉由展示與各種類型的文化教育與手工技藝等推廣活動的舉行,建立部落與我們的合作夥伴關係,讓館舍成為族人的Talu’an(聚會所)。

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museum.shofong/

20201024004808dUs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191125131641agA1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2020.11/13-2021.5/31[Tulik織美]阿美族傳統編織技藝展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33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129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410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88778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4837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11301/

【台灣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TaiwanNewsNet/news_ii.html?nID=318 

20201121215437gqI0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痞客邦部落格-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1.03.花蓮報導】

 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2020年11/3至2021年2/28舉辦「聽,歌的表情」花蓮縣原住民族生活歌謠特展。

 歌謠源自於生活,因為對大自然的敬重,對祖先的緬懷,歌謠穿越了語言的隔閡,將日常生活中的心有所感,藉由哼唱與呼喊抒發出來,留下最真摯的生活紀錄,同時也從中得到自我心靈的慰藉與力量而正因生活總是由各種豐沛情感交織而成,原民音樂旋律也總是充滿生命氣息。本次特展將以布農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日常歌謠為主軸,延伸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創作藝術、樂舞文化等議題,藉由實地訪談多位部落中的敬重族人,梳理出珍貴的在地田野筆記放入展覽重點中,希望觀展者能藉由最純粹的方式,「聆聽」原民生活的如實表情及面貌。

 【花蓮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Hualien County Indigenous Museum】座落於花蓮市郊,緊鄰七星潭、48高地曼波園區、花蓮觀光酒廠及花蓮觀光漁市場等著名風景區。機場、火車站車程在10分鐘內即可到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相當便捷。為呈現台灣原住民族獨特及豐富多樣的文化特色,外觀主要採雙斜屋頂蓋灰色平板瓦,以原住民的石板斜頂建築之意象設計。館內設立足以容納518人之大型演藝廳,提供各類藝術團隊展演,亦可開放供大型學術研討會議之場所。館內一樓規劃為原住民族工藝作品及文化藝術之展示空間,以求動態且具深度之藝術文化饗宴。

「聽•歌的表情」花蓮縣原住民族生活歌謠特展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8:30-12:00 13:30-17:30

     (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

花蓮縣花蓮市北興路460號(038)222-312

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HualienCountyIndigenousPeoplesCulturalCenter/

20201024004808dUs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191125131641agA1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2020.11/3-2021.2/28[聽,歌的表情]原住民族生活歌謠特展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32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123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404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88765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4831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10302/

【台灣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TaiwanNewsNet/news_ii.html?nID=317

20201121215437gqI0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痞客邦部落格-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0.23.花蓮.瑞穗報導】

 花蓮縣【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文物館】2020年10/23至2021年9/30舉辦【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


 【馬立雲部落Maibul】位在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是撒奇萊雅族分布最南端的部落,也是瑞穗鄉唯一的撒奇萊雅族部落。馬立雲部落在近百年的歷史裡,即便經歷國家、政權的劇烈轉變,仍保持自己的語言及文化,在時代的洪流中不斷尋找與時代共存的方式。在日本統治的太陽旗下,有多位族人遠赴日本求學,學習新的知識,叩關新時代的大門。在中華民國第一次政黨輪替時,長者們義無反顧地投入撒奇萊雅族正名運動中,大聲疾呼自己真正的名字。在當代原住民文化復振的浪潮中,旅外的青年們從返鄉學習到復振傳統,逐步打造新一代部落青年的樣貌。每個時代、每一位馬立雲部落的族人都以一條隱晦的線緊緊聯繫著,使得族人即使在外仍然會循「路」而「回」,而這條線來自於母親一針一線的牽引。

 

■馬立雲部落撒奇萊雅族女性服飾(復振版)[翁藕工作室提供]

 這套服裝對於許多撒奇萊雅族的族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但上面卻承載著有馬立雲部落族人的記憶。這套服飾一方面保留馬立雲部落撒奇萊雅族百年女性服飾上的刺繡圖紋,另一方面融合當代撒奇萊雅族的色彩詮釋,新舊並呈恰如部落族人面對未來的態度

■撒奇萊雅族成立說明會手寫開會通知書[督固‧撒耘提供]

 撒奇萊雅族於2007年1月17日正式正名,在此之前經歷著長期的凝聚與討論,才逐漸累積起運動的能量。這件開會通知書是馬立雲部落出身之楊富男牧師手寫,用以召集馬立雲部落族人共議撒奇萊雅族正名事務。其中以族語並陳書寫更具有彰顯撒奇萊雅族主體性的意義。

■馬立雲部落T-shirt[拉蓊‧進成提供]

 2014年,在這個值得紀念的一年,馬立雲部落青年踏出文化復振的第一步,就是從這一件白色T-shirt開始。當時成功吸引旅外青年的返鄉參與,並促成年齡階級制度復振的契機。T-shirt的正面寫著「wawa nu Maibul」乃是勉勵青年們都能以服務部落為己任,成為部落的孩子。

■馬立雲部落年齡階層羽毛頭飾[拉蓊‧進成提供]

 一開始推動年齡階級制度復振之後,為了使草創的兩個年齡階級有所區分,較年長的階級(makakaay)在2015年自主上山採集桂竹製作這一件羽毛頭飾,自此之後,自己製作自己的頭飾成為年齡階級訓練項目之一,教育青年採集與用刀的知識與技能。

■馬立雲部落青年團毛巾[拉蓊‧進成提供]

 2016年,馬立雲部落的青年為了解決青年沒有撒奇萊雅族服飾的問題,自發設計並販售毛巾,所得利潤用來作為購買青年的撒奇萊雅族服飾。在巧合中,這個毛巾也被當成羽毛頭飾的綁帶使用,讓青年在外觀上比起之前更加整齊。

■馬立雲部落撒奇萊雅族女性服飾(百年版)[葉阿妹提供]

 這件服飾傳承至今據說有近百年的歷史,原物主公認為馬立雲部落裡的巧手者,不僅會製作衣服,也精通釀酒、製作麻糬、歌唱。原物主因為提供者具有服飾製作的技能,因此將物件贈與提供者作為學習參考。這件服飾上保留的許多刺繡圖紋值得後人細細研究。

 

【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

展期:2020年10月23日至2021年9月30日

開館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09:00-16:00(星期一休館)

 

 【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文物館】於2002年興建,2007年10月13日開館。這裡是一棟二層樓建築,一樓有文物展示區、特展區、典藏庫房、辦公室;二樓為陽台區,規劃為部落餐廳。典藏各部落徵集的文物共計134件。目前文物館採公辦公營,運作方向強調瑞穗鄉各部落多元參與,除在地奇美部落歷史珍貴照片外及文物作為常設展,也致力增加瑞穗鄉其他16個部落的參與,以此做為未來館舍特展及教育推廣的主題。未來發展方向將規劃成為瑞穗鄉內各部落之連結平台,提升在地原住民族文化的能見度,將傳統知識再扎根,延續部落文化生命。

 

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文物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RuisuiKiwitIndigenousMuseum/

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5鄰2-10號(038)991-221

20201024004808dUs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191125131641agA1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花蓮縣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文物館2020.10/23-2021.9/30【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31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114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395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88732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4774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02302/

【台灣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TaiwanNewsNet/news_ii.html?nID=316

20201121215437gqI0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情報*痞客邦部落格-記者吳富正、湯佳寧/2020.10.21.台東.海端報導】

 【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2020年10/21至2021年10/21舉辦「烈日疊影-何昧典藏早期海端鄉影像故事展」;故事從2017年說起,當時有位何老先生帶著一批其祖父何昧收藏的日治時期照片來到海端館,館員發現這些照片是相當珍貴的歷史見證,記錄著屬於「里壠支廳」布農族地區的故事,內容有喜有悲,有協商談判與集團移住的凝重,也有校外教學的歡樂與雀躍。跨越海端與延平,連結臺北與東京,我們一起在大約90年的距離交會。這不只是布農族的故事,也是臺灣人的故事,歡迎你們來聽來看。


 透過何昧後裔授權提供的這些照片,讓我們得以跨越時間洪流,從站在觀景窗外旁觀,轉而置身其中,感受那個時代颳起的風暴與常民折衝權變的處境,了解這片土地上多重與複雜的人群交會。

 何昧是日本時代擔任巡查的漢人/布農人,由於他能說一口流利的布農語,透過其通譯的能力於1920-1940年間在日本殖民與國民政府來台初期的動盪歲月裡,為族人與殖民者之間的緊張關係提供了緩衝。


 從這些照片裡,解析出屬於「里壠支廳」布農族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有喜有悲,有協商談判與集團移住的凝重,也有校外教學的歡樂與雀躍,讓長輩們的口述歷史躍然於眼前。他所留下的影像更為那個年代留下珍貴的歷史見證,讓我們看到兩個太陽疊影下屬於海端的曾經。

 國民政府來台後,何昧退出台前,隱身海端山上,少了大歷史的證言,多了家庭的合照。照片裡的他位在C位被家人圍繞著,後面的故事是血緣、親緣裡,難以割捨卻又互相牽動的羈絆,若隱若現地扣動彼此的心弦。隨風而逝的是那過往的曾經,留下的是黑白、泛黃的照片,寫真siasin二字留下的是「見證」,召喚你我曾共同擁有的那些故事。


 策劃展覽既謹慎又不安,仔細查找照片的脈絡,不安於可能產生的缺漏。反覆察看照片上的細節,每次的新發現都讓求知若渴的我們連回舊社時都希望老人家能到夢中提供點訊息。而展覽之外的愛湧現卻又讓我們牽起長輩的手,以他們的眼他們的口,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躍動。


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烈日疊影-何昧典藏早期海端鄉影像故事展

展覽日期: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10月21日

展覽地點:3樓展示廳

開館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09:00-16:30(星期一休館)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BununCulturalMuseumofHaiduanTownship/

台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山平2鄰56號(089)931-638

20201024004808dUs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20191125131641agA1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

 

 

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2020.10/21-2021.10/21烈日疊影-何昧典藏早期海端鄉影像故事展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29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093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374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88500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4685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02101/

【台灣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TaiwanNewsNet/news_ii.html?nID=314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