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報-記者吳富正/2014.08.08.高雄報導】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南台灣,連續三天強降雨造成高、屏、嘉義、臺東地區及原鄉部落非常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政府、企業、社福團體及社會大眾在救災及後續的重建工作,均投入大量的資源,並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為保存莫拉克風災的救災及重建經驗,教育民眾正確的防救災知能,歷經一年6個月的籌劃準備,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於莫拉克風災五周年當天,也是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裁撤的同一天,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在該館推出「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象徵莫拉克風災重建的「永續•傳承」。
「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內容分為「重回莫拉克」、「重建之路」、「風災科學觀」、「省思與前瞻」、「迎向未來」等五大主題:
二.重建之路:展場中接著介紹逃難救援,收容撫慰等工作,感受到臺灣源源不絕溫暖的愛心從四面八方而來,繼而介紹基礎建設重建工作的嶄新思維及科學觀點;家園重建的困難、過程,及成果。
三.風災科學觀:展場內設置八組大型互動教具,讓觀眾經由動手操作認識颱風的原理、複合型災害、及防災科學的重要性。
四.省思與前瞻:透過災前災後的衛星影像,可觀察到莫拉克風災在台灣的山林身上所刻劃的傷痕;同時也設置延伸知識閱讀區,提供大量與莫拉克風災重建相關的書籍及影片,讓有興趣的觀眾能進一步深入學習。
五.迎向未來:介紹貓頭鷹幸福社區-杉林大愛園區、臺灣新普羅旺斯-禮納里、咖啡飄香樂音飄揚-吾拉魯滋、大武山下的排灣工藝聚落-新來義、洛神花的故鄉-嘉蘭社區、平埔文化饗宴-小林村、養生樂活村-長治百合部落園區、阿里山第一街-逐鹿社區,八個永久屋社區的產業發展現況,希望更多觀眾能夠關注並協助這些搬離家園的居民,迎向美好的未來。

完整呈現/以16幅齊柏林所拍攝的大型空照圖,完整呈現莫拉克因段時間降下超級豪大雨,而從山區大規模崩塌、堰塞湖形成、滅村、漂流木成災、南臺灣海水倒灌、造成路段橋毀、家園崩壞之景象。
處處愛心/用豐富的照片記錄台灣人民在風災中及風災後所展現的強大愛心,無論是捐款或物資的提供,或是親自走入災區協助災民清理家園中一層樓高的淤泥,親自搬著磚塊在災後八十八天幫災民把新家園蓋起來。
精緻逼真/展場中有多座製作精緻擬真的縮小模型。包括(1)國軍即刻救援模型:展現國軍在濱海淹水地區、空中及山區等處的救援行動,包括各種大型機具及裝備。(2)吾拉魯滋部落模型:完整呈現吾拉魯滋的社區規劃,包括產業館、教堂、學校等。(3)杉林大愛園區模型:局部呈現杉林大愛園區的規劃理念,尊重多元族群與包容多元文化。(4)禮納里家屋:典藏當時用來與災民溝通,規劃未來家屋的模型。
嶄新思維/面對極端氣候的發生,須修正許多慣有的思維。例如,人定不會永遠勝天,屬於大地的,屬於河川的,總有一天大自然會要回去。工程能做的有限,雖然政府以更高的工程標準進行基礎建設的重建,但也要讓民眾知道,面對災害,要知天順天,離災重於防災。莫拉克風災沖下12億立方公尺的土砂,至今尚有8億立方公尺的土砂留在山區,這是我們必須持續面對的挑戰。

典藏聲音/展場中典藏了40段經歷風災的當事人的口述及歌聲;透過語音導覽系統及42吋的數位相框,傾聽他們述說自己的故事,在風災中如何重建,如何重新站起來。
寓教於樂/透過八組大型互動教具,在動手操作及互動遊戲中,瞭解身在臺灣所必然面對的天然災害有哪些?颱風發生的原理、路徑及產生的降雨量;災害的觀測技術、整治及防災的方法等。
重建舞台/設置八組永久屋社區的產業櫥窗,邀請各部落社區的工藝師創作,不定期更新櫥窗內的工藝品及農特產品。並且提供重建區的觀光地圖及旅遊資訊,除了作為重建區的舞台,也能成為重建區與一般民眾的交流平台。
資源探索/蒐集豐富完整的重建資料,包括出版品、書籍、影片、史料物件等,提供以興趣的民眾進一步研究探索。

「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於2014年8月8日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二方館六樓開幕。
展覽時間:103/8/8起 常設展出
展覽地點:高雄・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北館二方館 6F
******************************
【生活情報】http://www.news-007.com/news_ii.html?nID=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