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活情報*屏東e報-記者吳富正、湯玉婷/2016.09.14.屏東報導】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的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娜麓灣樂舞劇團一直以來是民眾欣賞原住民樂舞的首要選擇,當然也是來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的遊客一定要看的內容。而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自成立以來也致力於原住民各族的樂舞田調採集、研究、改編展演與推廣的工作,多年來已累積各族群計28支的主題樂舞作品,至今中心仍持續鼓勵各族群與部落採集與保存傳統樂舞,並以當下創新思維轉化成舞台精彩表演的作品。2015年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首度辦理的原舞傳藝獎助計畫甄選出三支部落樂舞團的舞蹈作品,包含花蓮阿美族與屏東排灣族的傳統樂舞。為使部落樂舞作品更具有藝術深度與舞台表演的專業性,這三支樂舞透過了專業編舞者的重新改編,深化與拓展原住民族樂舞劇場的美學,成為未來娜麓灣樂舞劇團的定期公演劇目,豐厚台灣原住民族的樂舞典藏。

 首支改編的作品為屏東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的「mamazangilan 太陽的孩子」。故事描述傳說中的Tjavadran部落,四周圍繞著青翠連綿的山巒。在Tjavadran的森林中隱藏著一個古老的陶壺,週圍百花争豔、風景綺麗。然而,洪水侵襲舊部落,部落的勇土奮勇保衛族人,但仍擋不住大自然所帶來的災害,只好棄守家園翻山越嶺,並在鹿的指引下前往大姆姆山取火種的過程中,來到新的Tjavadran部落。當部落年輕人saTjayir和sa Pili兄弟上山打獵時,在獵場發現一個發亮又神奇的陶壺,並將它帶回至部落。安置在部落的陶壺約10個月俊,有一天在陽光强烈照射之下,突然傳出巨響及嘹亮的婴兒哭啼聲也驚動整個部落。之後女婴由部落三個家族婦女分别撫養照顧,並賜名字為Maljeveljev。Maljeveljev長大成為少女,也象徵陶甕少女神奇的生命帶給部落平安、快樂的日子。族人在耆老帶領之下歡喜共舞,迎接美好的未來。

 此樂舞製作邀請畢業於北藝大舞蹈系曾任雲門舞者,並取得英國瑟瑞大學舞蹈人類學博士、現任嘉南藥理大學休閒系的李宏夫教授擔任編舞家,並邀請部落耆老教導團員演唱傳統歌謠。在編舞方面,編排概念是以傳統樂舞為核心,演唱與舞蹈動作都力求傳統的表現形式,但舞台配置與大自然環境與聲響則以現代形式呈現,並穿插新編的舞蹈動作來豐富舞台畫面。例如在暴風雨侵襲時,舞者的動作與場面的調度都是以現代劇場形式編導,讓此作品除有藝術文化的深度,同時具有適合大眾欣賞的廣度。

 排灣族樂舞的特色在於歌謠的欣賞。傳統歌謠在排灣族文化當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族人的生活離不開歌謠,並藉由自然界的事物來比擬人的感情。不管是歲時祭儀,生命禮俗或是耕種豐收,甚至是閒暇時刻與愛情情意表達,都可從排灣族歌謠中找到過去的經驗與歷史。此次太陽的孩子演唱的曲目以北排灣的Tjavadran部落為主,該部落歌謠比較喜歡用同音反覆與在這些同音反覆之上演唱另一個曲調形成的複音唱法來唱,演唱難度高,但娜麓灣樂舞劇團團員經多日的努力練習,已能掌握歌謠的精髓。9/21下午3點於娜麓灣歌舞館首演,期盼能帶給觀眾一場精緻感動的排灣樂舞表演。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08)799-1219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FB】https://www.facebook.com/tacp.tw

*******************************

【屏東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2384 

20160511223420DT7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